专业方向介绍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介绍(学科代码:0832)
15vip太阳成集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83年,是国内建设该专业较早的学校之一。目前拥有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国家食品与药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单位。2003年获批“食品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0年获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是主要支撑公司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的重点学科之一。学位点重点结合国家及天津市经济发展,依据“大农业,大食品”的思路,围绕我国人民对食品新鲜美味、营养健康、安全便利的需求,建成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四个二级学科培养方向:
(1)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主要研究农产品产后加工、贮藏、 流通产业链中的品质形成及变化、贮藏保鲜加工机理、新技术、新装备。在食品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冷藏冷冻方向形成了特色,实现了果蔬冷链流通关键技术全程一体化集成创新,形成了完整的果蔬预冷等冷链流通体系,提高了冷链流通的果蔬质量、效率和降低了果蔬损耗。
(2)食品科学
主要研究食品生产、流通和贮藏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规律及品质影响的关键因子,进行新型食品及功能性食品的研制与开发。在食品及特色农产品营养成分、作用机制、产品研发、转化推广、高值化综合利用方面形成特色,实现了科技前沿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
(3)食品安全
主要研究食品流通中污染微生物多样性及致病菌作用机理、化学与生物物质检测新技术与新工艺。在食品掺假检测、微生物控制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4)粮油油脂及蛋白质工程
主要研究谷物与杂豆营养健康食品加工应用基础理论、新技术,新兴植物蛋白质的营养健康功能评价与生物改性关键技术。在杂粮杂豆杂粮加工新技术及新产品研发、淀粉回生机理及调控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转化形成特色,提升粮食产品营养价值和综合品质,赋予产品新的功能特性, 促进杂粮杂豆作物高效、经济、高值化利用。
二、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介绍(学科代码:0822)
15vip太阳成集团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于1998年获批“发酵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是国内最早建设的发酵工程专业之一。2010 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3年增补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轻工过程与装备”,2021年增补“制糖工程”和“生物质科学与工程”两个新的学科方向,逐步形成了“以发酵技术与智能装备为核心的糖、生物质等生物资源转化与利用”学科特色,是主要支撑公司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的重点学科之一。目前拥有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服务特色产业学科群“绿色生物制造”,“生物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天津市生物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和科研平台。经过多年建设,形成轻工技术与工程的四个学科方向详情如下:
(1)发酵工程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乳酸菌、酵母菌等发酵工业微生物进行选育、改造,开发在发酵性能或环境耐受方面更具有优势的菌种;研究特色酿造酒、蒸馏酒等发酵工艺流程改进和优化,探究代谢控制发酵作用机理;利用发酵过程控制或者发酵设备改造等技术手段,提高发酵产物的合成,探究发酵产物提取与精制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
(2)制糖工程
包括功能性糖的发现与制备,研究功能碳水化合物改性理论和技术,重点开发在生化、医药和保健功能食品的高效应用技术;功能性糖的生物利用与营养机制研究,探索多糖以及复合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和重要营养保健机制;糖类物质绿色加工技术与应用研究,开发从各类生物糖质资源(植物、微生物、动物组织等)中获取具有特殊功能的大分子多糖物质所牵涉的新型绿色提取纯化技术及功能性糖类产物的安全性检测与控制研究。
(3)生物质科学与工程
包括生物质转化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重点在生物质预处理技术、生物质热化学转化与能源化利用及生物质生物-热化学耦合能源化技术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生物质基功能材料研究,重点在生物质精炼与应用、生物质基功能材料制备等方向开展研究。
(4)轻工过程与装备
包括以再生资源、农林剩余物制备生物基材料,研究其制备成型机理、性能表征,提高包装材料渗透和阻隔性的分子筛技术等;产品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如产品生产过程中上料、加工、传送、包装、码垛、仓储的数字化或智能化,降低成本而提高效率;高光谱测试技术及其在果蔬类材料机械载荷、温度载荷下的损伤研究和定量表征;现代光测技术在轻工过程与装备测试中的方法和应用研究。
三、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介绍(专业领域代码:0860)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类别紧密围绕国家及天津市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对高素质生物与医药领军人才的迫切需求,并以生物技术与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领域方向为办学重点,以解决国家和天津市生物与医药工程问题、培养生物与医药工程技术高层次专门人才。主要培养方向详情如下:
(1)食品工程方向
聚焦现代食品产业全链条技术需求,致力于培养具备食品工程技术研发、智能装备创新与工程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本方向以食品加工制造为核心,贯通"原料处理-精深加工-品质控制-流通保鲜"全产业链技术体系,着力推动食品工程领域的创新突破与产业升级。本方向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应用”三位一体的研究体系,重点发展食品绿色加工与智能制造、低碳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食品质量工程与安全控制、冷链物流与智慧保鲜工程等特色领域。
(2)生物技术与工程方向
运用现代生物学、生物技术、化学、医学和工程学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生物体的改造和设计,高效生产所需产品,改善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领域,涵盖生物医药、基因工程与合成生物学、功能食品与合成生物技术、生物发酵与细胞工程、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环境微生物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物安全等研究方向,为解决人类健康、环境和能源等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培养具有坚实的生物技术与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链接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审核:田海荣、朱晶